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丨這里為何被稱為“江蘇農(nóng)村改革第一村”?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由中央網(wǎng)信辦網(wǎng)絡(luò)傳播局指導、中共江蘇省委網(wǎng)信辦出品、現(xiàn)代快報 + 制作的?。ⅰ∥冶热魏螘r候更懂你 " 系列短視頻燃情上線?,F(xiàn)代快報聯(lián)合全國 30 所高校、30 個青青講述人團隊,奔赴全國 21 個城市,走進全國 26 家紅色場館,行程 12000 多公里,講述 30 個黨史故事。" 我比任
何時候更懂你 ",這是最青春的追尋和響應,這是青年人對百年大黨最深情的告白!
8 月 17 日," 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ⅰ∠盗卸桃曨l第 24 集《這里為何被稱為?。ⅰ〗K農(nóng)村改革第一村 "?》上線,本集青青講述人是宿遷學院學生嚴世龍。
" 說上塘,道上塘;十家九戶都缺糧;茅草屋,漏風墻,扯把稻草就當床 ……" 這首民謠,曾經(jīng)是江蘇泗洪上塘人的真實生活寫照。四五十年前,由于地形崎嶇、常年缺水,惡劣的環(huán)境讓上塘人吃糧穿衣都要靠救濟。在宿遷泗洪的 " 春到上塘?。ⅰ〖o念館的舊照片中,嚴世龍看到了龜裂的土地、因缺水長得又細又弱的莊稼、孩子們窮到?jīng)]有襪子穿 ……
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并沒有束縛住上塘人的思路和手腳。1978 年,原泗洪縣上塘公社墊湖大隊會計蘇道永、第五生產(chǎn)隊隊長任孝干等大隊干部,趁著夜色把社員約出來,在一座已干涸的小橋下,一連十幾天,每晚測算土地面積,悄悄把土地分到社員手中。他們約定,實行 " 三個五定額?。?,每人承包五分地山芋、五分地玉米和五分地花生,年底每畝定額為隊里交玉米 300 斤、山芋干 300 斤、花生 15 斤,多收的都歸自己。到 1979 年,隊里就迎來了大豐收,由之前的每年吃 1 萬多公斤救濟糧變?yōu)橄驀页鍪塾嗉Z 1.2 萬公斤。江蘇農(nóng)村改革的第一聲春雷在上塘打響了。
實行?。ⅰ〈蟀伞。ⅰ〉那叭昀?,上塘人也經(jīng)受住了來自多方的壓力,但改革的步伐并沒有停止。1980 年春雷炸響,中共中央頒發(fā)?。?5 號文件?。?,堅定地回應了 3.6 萬上塘農(nóng)民心底樸實而深沉的呼聲。1982 年,中共中央第一次以文件形式,為 " 包產(chǎn)到戶 "" 包干到戶 " 正名,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
如今的上塘,泥巴路變成了柏油路,茅草屋變成了整齊的樓房,人們生活富足,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 本集短視頻拍攝時,正值麥收時節(jié),頂著炎炎烈日,行走在無邊無際的麥浪之中,嚴世龍的臉被曬紅了,嘴被曬干了,心里卻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情。" 當我站在麥田里撫摸那些麥穗,它們仿佛在向我訴說那代人的艱辛。正是老一輩人的挺身而出,敢為人先,勇于創(chuàng)新,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現(xiàn)代快報全媒體記者 李娜 陳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