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時代浪潮里的衡陽人故事 成新平報告文學集《燃燒的青春》出版
衡陽新聞網(wǎng)訊 通訊員文思敏報道 近日,成新平的報告文學集《燃燒的青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春節(jié)期間與廣大讀者見面。
全書共40萬字,由《葛振林,魂歸狼牙山》《譚興華,你就是能人》《著名攝影家陳長芬的藝術人生》等33篇報告文學匯編成冊,時間跨度長達40年,記錄時代浪潮里的衡陽人的故事,每一篇作品語言生動,情節(jié)曲折,故事感人肺腑,可謂作者精心打造的經(jīng)典之作。其中,《燃燒的青春》描述的是2003年發(fā)生在衡陽“11·3”特大火災中滅火搶險英雄群體,寫得無比悲壯和震撼,完稿僅兩天,《光明日報》以頭版頭條隆重推出,《人民日報》《人民警察》、新華社等全國10家媒體相繼采用。難能可貴的是,每篇文章均附有一篇“采寫札記”,給讀者們深情講述文章背后的故事。通過此書,時代浪潮里那些生動鮮活的面孔、青春激昂的生命、奮發(fā)圖強的精神無不感染著讀者,讀來催人淚下,可見作者的“匠心獨運"。
作者成新平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共衡陽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二級巡視員。他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新聞寫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至今已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湖南日報》《衡陽日報》《散文百家》《文學天地》等報刊發(fā)表新聞和文學作品8400余篇,其中18件作品在全國好新聞評選或征文中獲特等獎或一等獎,已出版《頭版頭條》《普通老百姓》《引導輿論》《新聞散論》《岳北農(nóng)工會》《父老鄉(xiāng)親》《鄉(xiāng)愁鄉(xiāng)韻》等專著10部。在他推選的180多個典型人物中,有10人分別當選為全國黨代表和全國人大代表,兩人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度紵那啻骸芬粫?,不僅是對新時代優(yōu)秀典型人物的獨到展示與刻畫,也是作者在花甲之際回望從業(yè)40余年來的成長、收獲及感悟,更是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精彩呈現(xiàn)。
《燃燒的青春》序
何彩維
立時代之潮頭,發(fā)時代之先聲。
這是閱讀成新平的報告文學集《燃燒的青春》撲面而來最強烈的感覺。激情澎湃的思維、生動傳神的語言、豐滿鮮活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無不彰顯著作者奮進的人生歷程、厚重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使命擔當。這種滿滿的正能量,既深深打動人心,又給人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成新平在宣傳文化戰(zhàn)線工作了一輩子,勤奮筆耕已達40余年。此書的出版,無疑對當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我與新平兄的相知相識頗有淵源。30多年前,他是衡東縣廣播電臺的“編外”編輯兼記者,我在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小學當“孩子王”,誠惶誠恐慕名請他對我的習作不吝賜教。他的熱心和厚道,讓我感動,我也為他鳴不平:他當時活脫脫是著名作家路遙筆下生活版的“高加林”!不過,幸運的是他沒有懷才不遇,而是華麗轉(zhuǎn)身去了衡山縣委宣傳部當新聞專干。千里馬遇到伯樂,不拘一格降人才,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默默搞新聞的,倒成了新聞人物。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當奮斗其時。天生我材必有用。他采訪、寫作更加勤奮了,撰寫的文章頻頻發(fā)表在各級報刊上。我以他為榜樣,憑借發(fā)表幾篇“豆腐塊”文章,步其后塵,也幸運地調(diào)入縣委宣傳部當新聞專干。只有幾年時間,他又榮調(diào)到市委機關工作。職責所在,我多次奉命接待并陪同他采訪,他成了我名副其實的頂頭上司。隨后幾年,他先后結(jié)集出版《頭版頭條》《普通老百姓》《引導輿論》《新聞散論》等新聞專著,成果豐碩。
時光荏苒。十多年后,人到中年,成新平任職于宣傳系統(tǒng)某正處級單位一把手,但他不忘初心,繁忙工作之余,致力于鄉(xiāng)土散文和報告文學寫作,隆重推出了三本厚厚的散文集《鄉(xiāng)音鄉(xiāng)情》《父老鄉(xiāng)親》《鄉(xiāng)愁鄉(xiāng)韻》和一部長篇報告文學《岳北農(nóng)工會》,我正忙著創(chuàng)刊雜志《衡東文藝》,自然向他索稿。讀著他樸實而又情真意切的文字,深切感受到他對家鄉(xiāng)的赤子情懷:因他和新華社記者寫的內(nèi)參而引爆的雷霆萬鈞大源渡“天字一號案”,緣于他深深愛著這片故土!
我在編著《人文衡東》一書“衡東作家素描”是這樣描述的:成新平的散文以史詩般的韻致對故鄉(xiāng)的抒寫,喚起了讀者珍貴而美好的回憶,是潤物無聲的勵志篇章。聊以自慰的是,天道酬勤,我憑借兩部長篇小說與新平兄同一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在新聞寫作、仕途等方面均落下一大截,總算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打了一個平手。
今年縣里搞土菜文化節(jié),我又奉命接待新平兄。他的官方身份是市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平素,我倆是文人之交,只在筆墨中感受對方的氣息。如今見了面,很快便聊得歡暢。談及文學創(chuàng)作,他爽快坦誠,正計劃出一本人物通訊或報告文學集。我很驚喜,很期待,連忙叫好,在所有題材寫作中,他的人物通訊是寫得最出色的。他愛好文學,文采斐然,散文寫作可見一斑;他寫了7900多條新聞稿件見諸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其中180多條獲省級以上好新聞獎,可見其新聞敏銳性;理論素養(yǎng)深,政策水平高,他還經(jīng)常要給領導干部講課,分析問題常常是入木三分。具備了這三點,何愁寫不出情文并茂的人物通訊或報告文學?
說著說著,新平兄誠懇提出要我寫序,這是抬愛。我汗顏,忙推辭,要有權威的大家作序才能配得上這本書。他一本正經(jīng)列舉了四五條要我作序的理由。我想,最重要的,大約是惺惺相惜吧,咱倆都是草根出身,靠文學升華了人生,靠寫作改變了命運。盛情難卻,恭敬不如從命。我索性老老實實抒寫一些真情實感,權當濫竽充數(shù),至少不會失之偏頗。
先睹為快。讀著這些激揚的文字,盡管有記憶猶新之感,仍熱血沸騰。說實話,書中所選篇目,我早已從報刊上零星讀過。這本書是從成新平近40年來發(fā)表的數(shù)千篇作品中精選33篇長篇人物通訊匯編成冊的。7年前,我陪同他采寫《著名攝影家陳長芬的藝術人生》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尤令我欽佩的是,他寫完此稿,通過電話把近萬字的全文讀給遠在北京的陳長芬老師聽,共同仔細核對、修改文中的細節(jié),其寫作的嚴謹可見一斑。其實,我比他早一年寫陳長芬的人物通訊《我會一直拍下去》僅刊發(fā)《衡陽日報》頭版整版,但是他采寫的此篇稿件不但刊發(fā)《衡陽日報》頭版頭條,還上了《湖南日報》、《老年人》、百度文庫等10多家媒體,可見其影響之大。此書選錄的篇目《王光澤:長征路上隕落的將星》,因同屬家鄉(xiāng)題材,我也采寫過,感受非常深。屬于這樣重大的題材,最能引起共鳴的,本書還收錄有《葛振林,魂歸狼牙山》《文立正:威震敵膽的鐵道游擊隊政委》。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新聞敏感性極強,在撰寫《譚興華,你就是能人》的過程中,捕捉到了一個重要的動人細節(jié):衡山青年農(nóng)民譚興華帶領當?shù)乩习傩展餐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由衷夸他:“你就是能人嘛!”寥寥數(shù)語,把黨中央號召有志青年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大力搞活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政策寫活了,簡直是神來之筆!
長篇通訊《燃燒的青春》寫的是2003年發(fā)生在衡陽“11·3”特大火災中滅火搶險英雄群體,寫得無比悲壯和震撼,寫完該稿僅兩天,《光明日報》便以頭版頭條隆重推出,《人民日報》、《人民警察》、新華社等全國數(shù)10家媒體相繼采用。通過成新平夜以繼日的真情抒寫,20張生動鮮活的面孔,20條青春激昂的年輕生命,20位當代最可愛的人,永遠閃現(xiàn)甚至鐫刻在讀者的記憶中!
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收錄的33篇文章,每篇文末均附有一篇“采寫札記”。這些“采寫札記”有部分是媒體的約稿,當時就發(fā)表了。大部分“采寫札記”是新平兄在整理書稿時有感而發(fā),一吐為快,也是心血之作。其實每篇“采寫札記”都是一篇“創(chuàng)作心得”,不是畫蛇添足,而是畫龍點睛,升華了主題,讓讀者看到了文章背后的故事,體味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
掩卷沉思。竊以為,這部書很經(jīng)典,無意拔高。它的經(jīng)典,一是體現(xiàn)在它所收錄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經(jīng)典之作,每一篇文章均發(fā)表在數(shù)家刊物上,這也說明得到了編輯老師和廣大讀者的認可。二是作者筆下的人物,有的早已是功成名就,榮譽等身。有的經(jīng)過宣傳,其主人公優(yōu)秀事跡家喻戶曉,受到國家和社會的認可,榮譽紛至沓來,實至名歸。正如新平兄編輯完這部書,不無欣慰:他筆下的主人公有10多位當過全國黨代表、人大代表,有兩位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更讓新平兄引以為豪的是:他所寫的10來個苦難家庭,引來了一筆筆愛心捐款!只要人人都獻出愛,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美好。正如他所說:“這是文字的力量,媒體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人民大眾的力量!”
是的,歸根結(jié)底,這是寫作的力量!寫出有正能量的作品,就能夠感召人,激勵人,鼓舞人。心中有愛,眼里有光,腳下有路,遠方有夢!新平兄高考落榜回鄉(xiāng)務農(nóng),后外出打工多年,從未放棄過對文學夢想的追求,他一路拼搏、一路艱辛、一路成長、一路收獲。通過寫作,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和筆下主人公的命運,而且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讓人生變得更加美好。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用主旋律創(chuàng)造高頻率,讓正能量形成大流量,這是每個寫作者都要執(zhí)著追求的境界。
藝術之路沒有終點。從家鄉(xiāng)走出去的攝影大師陳長芬,80多歲了,他還在拍攝!人民藝術家王蒙,奔九的人了,仍把文壇弄得風生水起轟轟烈烈!奔六的人,人生有了更多的歷練,更多的感悟,厚積薄發(fā),寫下去,努力寫下去,直到寫不動了。這是我與新平兄的互勉。
是為序。(序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長篇小說《官場高速線》《欲望高速》等)
《燃燒的青春》后記
人生如夢。
一眨眼,年逾花甲,到了退休的年齡??傉J為還有一些事情沒做完,總想為自己和他人做些什么。
往事如昨,歷歷在目,仿佛一團青春之火在熊熊燃燒。
那些刻在年輪上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有時間饋贈給我的金色收獲;那些驚心動魄的每一個日子,都有青春燃燒賦予我的百般榮耀。
5歲懵懵懂懂走進學堂;14歲慌慌張張高考落榜,回鄉(xiāng)當了13年農(nóng)民,一邊像牛馬般勞作,一邊鸚鵡學舌寫新聞;27歲進縣委機關從事專業(yè)新聞寫作,寫作激情如鮮花般綻放;30歲進市委機關,有幸成為市委、市政府新聞辦一員,與同事們?nèi)找箍鄳?zhàn),作品頻頻亮相于中央、省級主流媒體,被時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文選德譽為“衡陽現(xiàn)象”;36歲主政新聞辦,沒日沒夜,用燃燒的青春激揚文字,累積成一個又一個“新聞高峰”,使當年的新聞辦“威風八面”;47歲當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陰差陽錯分管意識形態(tài)、理論教育、電影出版、文化旅游發(fā)展,卻依然對新聞情有獨鐘……
我這一輩子,似乎是為新聞而生的。我的雙腿,是為丈量故鄉(xiāng)山川大地而生;我的雙手,是為推身邊先進典型而生;我的雙眼,是為謳歌偉大時代而生;我的雙耳,是為傾聽民聲民生而生;我的一顆心,經(jīng)常為觀察思考探索求實而跳動……
我家世代出身農(nóng)民,來自社會的最底層,用仰視的眼光觀察周邊事物,成為我多年的生活習慣和寫作態(tài)度。關注普通人,讓他們進入媒體的敘事視野,用靈動的文字揭示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生存狀態(tài)與人生追求,從而使文章具有動感。在我筆下,既有不同時代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典型人物,也有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既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人生掠影,也有英雄模范的赤子情懷;既有“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轟轟烈烈,也有普通百姓的平平凡凡……我采寫的故事樸實無華,原汁原味,情真意切,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紀實性和可讀性,幾乎濃縮了新中國成立前后幾個重要歷史時期,關乎個人、關乎群體、關乎國家的“大背景”和構成這些“大背景”的一些人生要素,有的充盈著父子、母女、姐弟之間的患難真情,有的彰顯著人民領袖與普通群眾之間的“魚水情深”,有的見證著當代警察、科研人員、普通農(nóng)民的忠誠、執(zhí)著和奉獻,有的充盈著人間煙火滋味和歲月世態(tài)滄桑,可謂“小人物”折射“大世界”,構成一幅性格迥異、特色鮮明、鮮活生動、波瀾壯闊的人物畫卷。這些承載著公仆情懷、人間真情和人生況味的作品,曾經(jīng)在全國、全省、全市產(chǎn)生過巨大反響,有的至今讀來,仍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追求文字的美,呈現(xiàn)復雜的真。”留下一些有質(zhì)量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來自基層的中國底部的原始記錄,是我多年的追求與夢想。當我筆下的10多位主人公當選為全國黨代表、全國人大代表,走進莊嚴神圣的人民大會堂,代表基層群眾參政議政的時候,當我推出的兩個典型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走進中央電視臺頒獎晚會與主持人互動的時候,當我關注的10來個苦難家庭被推上全國數(shù)10家報刊的頭版頭條,引來一筆筆愛心捐款,從而改變他們命運的時候,那種欣喜,那種興奮,那種激動與自豪實在難以言表,這便是文字的力量、媒體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人民大眾的力量!
生活有多豐富,心靈就有多精彩。
這些日子,我以“檢索”的形式,從過去發(fā)表的近萬篇海量作品中精選33篇報告文學匯編成冊,取名為《燃燒的青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幾乎每件作品主人公的青春都是在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偉大祖國燃燒,呈現(xiàn)出氣勢恢宏的人生格局、氣貫長虹的人格力量和超越平凡的人生境界,特別是作品中有篇《燃燒的青春》,是為我們衡陽“11·3”滅火搶險英雄群體而寫的,當時,這篇文章登上了不少報刊的重要版面,從而使衡陽滅火搶險英雄群體感動湖南感動中國;二是本人從事新聞寫作40余年,一字一句,日累月積,“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傾注了不少心血,似乎也是用燃燒自己的青春在書寫每一行文字。
踏遍青山人未老,書盡紅塵文亦奇。從所選的這些篇目中,既可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生存狀態(tài)、生命價值和人性尊嚴,更可聽到偉大祖國鏗鏘有力闊步前進的腳步聲。這些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作品,展示了各類典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刻絡著不同時代的歲月印痕,承載著許多不能忘卻的歷史記憶,這是歷史發(fā)展的見證,也是我們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為了讓讀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我特意在每篇文章的背后撰寫了一篇“采寫札記”。盡管為此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把閱讀空間拓展到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這些異常珍貴的人生故事,對于那些尋找心靈感動的人,關注生存方式的人,尋求生命價值和人性尊嚴的人不可不讀;對于那些初學寫作、酷愛文學、立志成才的年輕人不可不讀,對于那些心情浮躁、眼高手低、學會“躺平”的人不可不讀。
退休,應該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嶺”。
有人寫了一首詩“再無工作苦,告老樂江湖,沉醉故鄉(xiāng)景,晨昏酒一壺。”這也是我向往的一種日子,但此詩只訴說了人生的一個方面。我認為,退休之后,從單位回歸家庭,從城市回到鄉(xiāng)村,從終點回到原點,從每天早上急切起身到一直睡到“自然醒”,生活節(jié)奏從快到慢,工作壓力由重至輕,時間從緊張到自由,應該是人生第二次青春萌動的開始,進入一個充滿機遇和可能性的全新生活階段。寫文章的現(xiàn)實和終極價值在于謳歌先進典型,傾聽群眾呼聲,描繪人生百態(tài),推動時代進步,這正是報告文學的“人民性”之所在。作為一個社會道德守望者,大千世界真實記錄者和時代發(fā)展敏感觀察者,假如能活到80多歲,還有20余年,未來能給國家、給社會、給他人做些什么,我想……
欣逢盛世。非常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不拘一格用人才”,為我們這些平民“草根”提供了人生出彩、夢想成真和與時代共同成長進步的機會,青春潛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非常感謝這個英雄的時代,涌現(xiàn)出眾多吃咤風云、勇立潮頭、感天動地的典型人物,為我寫作提供了延綿不絕的“源頭活水”;非常感謝各大媒體那些素不相識的編輯記者,將我的稿子加工潤色后推上重要版面和黃金時段,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感召力和震撼力……
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何彩維傾情為本書作序,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衡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陳才坤為本書題寫書名,衡陽市委宣傳部孫菊主動為全書進行認真校對。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湖南省楹聯(lián)家協(xié)會副主席宋自凡通讀全書,夜不能寐,寫成一首《金縷曲》:“一部青春著,數(shù)風流,弄潮趕海,激情豪邁。厚重情懷能量正,華麗發(fā)聲時代新。豐碩果實,盛名中外。文似川流花似海,那燃燒、烈焰驚天界。擔大義,至真愛,數(shù)千作品光環(huán)大。自基層,草根鄉(xiāng)土,恪勤匪懈。百八新聞頭條占,妙筆生花百態(tài)。國省市、風云際會。篳路條條通大道,奏凱歌、雅韻云天籟。仰與望,項和背。”山西人民出版社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為本書出版“一路綠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昨天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選出來的作品時間跨度大,大都是臨陣磨槍,倉促成篇,缺乏打磨,當年的個別領導“中途出了事”,盡管作了一些藝術處理,但難免有諸多不足之處,敬請讀者諸君批評指正。
成新平
2024年8月30日于雁城衡陽